镇平县法院:物业纠纷扰民心 法官巧解“千千结”
顶端新闻记者 张治中 通讯员 秦满
物业服务连接着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一旦出现纠纷,不仅影响居民生活质量,更易引发群体矛盾。近日,镇平县人民法院立案庭成功调解了一起涉及百余户业主的物业合同纠纷,用司法智慧为社区和谐按下了“快捷键”。
物业撤场留“烂账” 业主维权陷困境
2022年8月,某小区前期物业服务公司突然撤场,却留下一笔“糊涂账”:预收的2022年8月之后物业费、水费、电费等各类费用合计186223元未退还,涉及已交费业主70余户,未交费业主50余户。
“物业公司人走了,钱却没退,我们住着也不安心!”业主们多次催讨无果后,委托小区业主委员会提起诉讼,要求返还费用。一边是业主的急切诉求,一边是撤场物业的推诿拖延,矛盾一触即发。若不及时有效化解,可能会衍生出百余起诉讼案件,甚至可能引发群体信访。
法院调解出实招 多方共赢破僵局
案件受理后,法院并未“一判了之”,而是立足“化解矛盾、保障民生”的调解理念,主动追加新入驻的物业服务有限公司为第三人参与诉讼,搭建起多方沟通的桥梁,为纠纷解决注入“润滑剂”。
调解过程中,承办法官重点把握三大关键:第一,厘清主体责任,明确业主委员会虽代表业主维权,但不具备独立财产责任能力,需通过合法程序衔接权利义务。第二,推动物业交接,依据《物业管理条例》,要求新旧物业妥善完成债权债务交接,保障服务连续性。第三,聚焦民生实效,针对186223元退费争议,通过“债权转让+费用减免”的创新方案,促成三方达成协议——被告将未收取的96834元费用债权转让给新物业,同时承诺于2025年7月18日前,以12万元结清已收未退费用。
更令人欣慰的是,调解协议达成当日,被告便履行了12万元给付义务,让业主们吃下“定心丸”。
司法为民显担当 基层治理添活力
这起纠纷的高效化解,是法院践行“民生无小事”理念的生动实践。不仅避免了群体纠纷升级,通过调解将矛盾进行实质性化解,有效预防了集体信访等风险;而且保障了社区服务延续,推动新旧物业债权债务清晰交接,确保小区管理无缝衔接;更是传递了法治温度,用“真金白银”的履行结果,让业主切实感受到司法公正与效率。
“化解一起案件,安定一片民心”。这起物业合同纠纷的顺利调解,是镇平县法院以“调解优先、实质解纷”为导向,将法治精神与民生需求深度融合的生动写照,既维护了群众权益,又护航了社区和谐,为新时代“枫桥经验”注入了司法力量。
报料、维权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顶端新闻”客户端,“我想@领导”一键直达;新闻报料或内容合作,请拨打政企服务专席18639010169(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