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包头市出台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决定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1 08:53:00    

包头市出台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决定

奏响劳动最光荣的时代强音


劳动谱写时代华章,奋斗创造美好未来。

4月28日,包头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为奋力书写好中国式现代化包头答卷提供强大精神动力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并于公布之日起施行。这是内蒙古首个由人大出台的关于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决定。

响应号召,孕育生成实践地的时代回响

2020年11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第一次全面深入系统地阐述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科学内涵,将其定位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头市人大常委会深刻认识到,这一重要论述是新时代劳动工作的根本遵循。作为在党中央关怀下成长起来的工业重镇,包头的发展历程始终与“三个精神”紧密相连——从“齐心协力建包钢”的万人会战,到“三千孤儿入内蒙”的人间大爱,从“草原英雄小姐妹”的英勇事迹,到新时代产业工人的创新突破,“三个精神”早已深深融入城市血脉,成为推动发展的核心动力。

当前,包头正处于老工业基地转型和创新发展的关键节点。传统产业升级压力与新兴产业培育需求并存,如何凝聚共识、汇聚力量?市人大常委会认为,弘扬“三个精神”正是破题之钥。正如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董欣悦所言:“依法作出这一《决定》,就是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教育和引导全市广大劳动群众将‘三个精神’内化为共同的理想信念,满腔热忱爱包头、立足岗位作贡献,为重现火红年代、重振包头雄风,汇聚起全市各族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提供法治保障。”

2025年恰逢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包头市总工会成立75周年。在这个具有纪念意义的年份出台专项决定,既是对历史的致敬,更是对未来的承诺。市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主任委员郭玉明表示:“全国仅有少数省份和地市出台类似决定,我们要在自治区地级市中率先行动,以立法形式固化‘三个精神’的弘扬机制,为全区树立榜样。”

深耕细作,“民主淬炼”凝聚各方智慧

早在《决定》起草初期,市人大常委会便组建专班,深入企业、院校、园区开展调研,走访劳模工匠代表,召开专题座谈会。“我们先后召开12场座谈会,收集意见建议200余条,就是要让《决定》真正接地气、能落地。”参与起草的工作人员介绍。通过调研,起草组精准把握包头特色——红色工业基础雄厚、产业工人队伍庞大、技能人才辈出,这些都成为《决定》的“底色”。

为确保《决定》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市人大常委会开展了多轮次、多层次的意见征求。从市人大各专门委员会到旗县区人大,从市直部门到基层劳动者,从专家学者到劳模工匠,广泛听取各方声音。经过反复修改,《决定》草案数易其稿,最终形成了兼具政治高度、地方特色和实操性的文本。

在体例结构上,《决定》采用“1+3+2”的创新结构:“1”是总体要求,明确指导思想、重大原则和红色传承;“3”分别对应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具体弘扬措施;“2”是宣传要求和保障机制,确保《决定》落地见效。这种结构既遵循中央精神,又紧扣地方实际,形成了层次分明、逻辑严密的制度体系。

包头特色,红色基因与工业脉搏的深度融合

新时代,包头需要的“三个精神”是什么样的?《决定》内容如何既能突出地方特色,又能务实管用?是《决定》起草组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注重历史记忆的当代转化。《决定》的一大亮点是深度挖掘本土红色资源。将“兵工人把一切献给党”“核工业四个一切”等精神理念写入文本,系统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三个历史时期的典型人物:从吴运铎(兵工英模)、唐嗣孝(女炼焦专家)等开拓者,到唐章媛(坦克之母)、叶祖光(稀土专家)等建设者,再到彭云彪(卓越工程师)、卢仁峰(独臂焊侠)等创新者,形成跨越时空的精神谱系。这些“包头符号”的植入,让《决定》具有鲜明的地域辨识度。

强化产业升级的人才支撑。作为工业城市,《决定》特别关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提出推进产业工人队伍改革,建立技能人才“引育用留”全链条政策,在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等方面给予倾斜。值得关注的是,《决定》要求健全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社会保障制度,扩大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覆盖面,体现了对劳动群体的全面关怀。

形成立法与实施的闭环设计。为避免“制度空转”,《决定》在可行性上下足功夫:各部门职责均有法律依据,如人社部门负责技能人才评价,工会负责劳模服务;宣传部门配套制定宣传方案,确保《决定》通过后迅速掀起热潮;建立人大监督机制,通过执法检查、专题询问等方式推动落实。“我们不仅要立得住,更要行得通。”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侯志学强调,“要让每一条规定都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

多措并举,推动《决定》落实落地

包头市人大常委会的这一创新实践,不仅是对城市精神的一次深刻提炼,更是对新时代劳动价值的有力彰显。

“下一步,我们将借助各类新闻媒体力量,开展分众化、互动式、多角度解读宣传,大力宣传培育和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重大意义,解读《决定》的重点任务、具体措施和保障机制,积极营造深入学习宣传《决定》的良好氛围,提高《决定》的公众知晓率和社会影响力,推动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深入人心、落地生根。”市人大常委会社会建设工委副主任贺龙说。

市人大常委会将坚持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适时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决定》贯彻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依法促进各级各方面在劳动者成长成才和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全过程中,大力培育和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同时,将进一步发挥好人大代表桥梁纽带作用,积极邀请各级代表参与《决定》的宣传、监督等工作,广泛听取代表关于培育和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意见建议,突出基层一线劳动者代表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融入代表履职全过程。

保护劳动者、激发创造力,离不开制度机制保障。市人大常委会将立足职能定位,加强对劳动和工会领域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重点围绕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劳动安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维护、困难帮扶等与劳动群众密切相关的民生问题,开展调研、监督等工作,推动完善相关制度机制,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劳动者合法权益。

(通讯员:孙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