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兰州城关区洪道治理筑牢防汛安全屏障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8 12:12:00    

为切实提升城市防洪排涝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兰州市城关区自今年起全面启动洪道综合治理专项行动,重点对辖区罗锅沟(东坪)、小砂沟、鱼儿沟、大砂沟(小沟)等4条主次洪道开展清淤疏浚、岸坡整治、生态修复工程等治理项目,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行洪能力,全力筑牢汛期安全防线,保障周边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科学规划 精准施策

针对辖区洪道淤积严重、行洪不畅等突出问题,城关区联合专业机构开展全域勘测,制定“一沟一策”治理方案。在城关区罗锅沟东坪段防洪综合治理工程现场,施工队伍正紧张作业,工人们沿着蜿蜒的防洪道开展钢筋绑扎、模板架设。项目副经理车玉胤介绍:“项目主要治理河道总长2.69千米,并在规划治理范围内新建100年一遇排洪渠长度2688.3米,20年一遇堤防143米,目前已完成渠道浇筑1500米,项目预计11月全面竣工。”

自进入汛期以来,该施工队每天开工前都要检查边坡支护和排水系统,如遇降水天气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安排专人轮班值守,在洪道险段、低洼易涝区等关键点位24小时不间断巡查,通过水位标尺、智能监测仪实时捕捉水位涨幅、流速变化,保障洪道行洪通畅和施工人员的安全。截至目前,已完成老狼沟红四村段、石沟等重点区域清淤量超1.1万立方米。

系统治理 长效管护

在保障防洪功能的基础上,项目同步推进生态化改造。对清理后的洪道岸坡进行加固整形,采用格宾石笼、生态袋等绿色护岸技术,既增强堤防稳定性,又为水生植物提供生长空间。同时,在适宜区域种植芦苇、菖蒲等本土植被构建生态缓冲带,逐步恢复河道自净能力。目前,已完成辖区生态护岸11公里,绿化面积达1.63万平方米,实现“防洪+生态”双效提升。

自进入汛期以来,城关区加大洪道巡查频次,采用“人防+技防”的新模式,引入无人机开展洪道巡查,实现精准监测、快速预警、高效处置。组建专职巡查队伍,落实“每日一巡、雨前必查”制度,并广泛动员社区志愿者参与河道保护,形成“政府主导、群众参与”的共治格局。严格落实汛期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通过防汛预警监测平台,时刻关注气象信息,雨量信息等,及时发布预警短信、雨情短信,为全区防汛工作提供信息支撑。

民生为本 安全度汛

“以前一下雨就担心洪道漫溢,现在看着日渐宽敞整洁的河道,心里踏实多了。”家住九州片区的居民王先生感慨道。城关区水务局河洪水系服务工作站副站长田乐表示:“洪道治理是重要的民生工程,更是生态工程,我们将以本次专项行动为契机,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时刻保持高度警惕绷紧防汛工作这根弦,认真落实好防汛各项工作,建立全周期管理机制,确保河道长治久清,真正让水安全保障成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感。”

城关区将持续加大水利基础设施投入,以“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为目标,打造安全宜居的生态水环境,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城关区委宣传部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