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跑厕所10多次?16岁少年得了这种病
每天频繁口渴,饮水量大得惊人,每隔一两个小时就要跑一趟厕所,连睡觉也不得安宁,每晚都要起夜三四次……
来自安徽的16岁少年小李被神秘疾病纠缠了整整一年,整个人变得憔悴不堪。
直到最近,小李在母亲的陪同下来到宁波市鄞州区第二医院求诊,才知道原来自己是得了一种罕见病。

医生正在询问小李。
16岁少年被确诊为罕见病
接诊的鄞州区第二医院内分泌科王丽群副主任医师注意到,除了多饮多尿,小李在短短1年内体重下降了7.5公斤。这个线索让她首先联想到糖尿病,但外院检查显示小李血糖值完全正常,初步排除了这种可能。
面对迷雾重重的病情,王丽群迅速调整诊断方向,将目光投向尿崩症、精神性烦渴等罕见病症。门诊尿常规检查指标提示尿崩症可能性增加。为揭开真相,医生建议小李住院进行详细检查。

小李的尿量令人震惊。
入院后的一组数据让人震惊:小李24小时尿量高达4900毫升,远超正常人800毫升至1500毫升的标准,是典型的多尿症状。紧接着,小李接受了诊断尿崩症的关键检查——禁水加压试验。
经过严谨的分析,小李最终被确诊为“部分中枢性尿崩症”。随后的垂体增强MRI(磁共振成像)检查也证实了这一点,小李多尿的根源是体内缺乏抗利尿激素。
明确病因后,王丽群副主任医师迅速为小李开具了针对性用药。神奇的是,用药仅1天,小李的24小时尿量就从4900毫升锐减至2450毫升,效果立竿见影。
“孩子这一年太难了,感谢您救了他!”4月28日出院时,小李母亲紧紧握住王丽群医生的手激动地说。
认识尿崩症,警惕身体发出的“信号”
“尿崩症”到底是什么病?鄞州区第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阮凌燕打了一个比方:“我们的身体就像一个精密的‘水厂’,抗利尿激素就是精准调控水流的阀门管理员。正常情况下,它会根据身体缺水程度调节尿液浓度。但尿崩症患者的‘阀门管理员’要么消极怠工(中枢性尿崩症),要么指挥失灵(肾性尿崩症),导致大量水分白白流失。”
据介绍,中枢性尿崩症多因下丘脑或垂体病变引发,如肿瘤压迫、外伤损害或感染发炎;肾性尿崩症则常与遗传因素相关,肾脏对激素指令“充耳不闻”。而妊娠期尿崩症属于特殊类型,与孕期激素剧烈变化有关。
“虽然尿崩症本身属于良性疾病,但它的‘杀伤力’不容小觑。”阮凌燕表示,严重患者若4小时内未补充水分,就可能因脱水引发休克。此外,频繁喝水、排尿,尤其是夜尿增多,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还可能引发尿床等尴尬情况,久而久之容易导致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
医生特别提醒,一旦出现异常口渴、频繁排尿等症状,务必及时到内分泌科排查。早期干预不仅能避免严重并发症,更能让患者重获健康,回归正常生活。
来源: 安徽交通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