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三十年坚守一线,青岛市立医院胸外科白衣天使诠释专业精度与服务温度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2 10:59:00    

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不平凡的故事,用温暖的双手托起生命的希望。护士这一职业,承载着患者的信任,也寄托着人们对于健康的希望。在青岛市市立医院,有这样一位护士,她用三十余年的青春与热忱,诠释了“白衣天使”的责任与担当。青岛市市立医院东院胸外科护士长马玉容,以专业的技术、无私的爱心和坚韧的品格,成为患者心目中的守护者,也是同事们眼中的榜样力量。

马玉容护士长。院方供图

以心换心

真诚护理为患者康复保驾护航

“术后恢复得不错!今天感觉怎么样?”“还难受吗?让我看看情况”……每天七点半不到,马玉容就已经抵达岗位,穿戴好护士服开始查房。她的身影在病房床位间穿梭,以最美的微笑、最亲切的语言、最体贴的护理和最饱满的工作热情,来面对每一位病人。

马玉容团队为患者贴心护理。(马玉容:左二)

胸外科病房的护理团队在马玉容的带领下,三十年如一日,每天早上7:30准时来到病房。“我们每天都要做两次病房床单元整理,在早上7:30—8:00,以及下午4:00左右,我们需要把床单等被服进行彻底整理和污染后的更换,清洁消毒桌面、氧气罩,病房内需要注意卫生整洁的地方都要打扫一遍。”马玉容介绍。

市立医院胸外科共50张病床,几乎没有空着的时候。“细心、耐心、诚心,才能换取真心。”马玉容常常对护理团队这样说,同时,她也是这样做的。

“每天都有需要手术的病人,需要我们提前一天跟他交代好术前的注意事项,还有相关的围术期科普宣教内容。”马玉容和护理团队会按照手术室的安排,将需要手术的患者送到手术室。基础护理结束后,除了当天手术的患者,其他患者要根据病情,遵医嘱用药,护理团队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并做好记录,如有病情变化,须马上告知医生。

马玉容总是轻声与病人家属交谈,她对每一位病人的情况都了如指掌,她的本子上详细地记录着每一位病人的情况,甚至病人在不同时段的体温、引流量。“护士服务于患者,我们必须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马玉容笑着说。

精益求精

精湛护理技术促进患者康复

2024年1月,青岛市市立医院成立了李简教授领军、集临床教学和科研为一体的“青岛市胸部肿瘤诊疗与创新中心”。中心开展的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胸腔镜下肺部手术、胸腹腔镜联合食管手术等高精尖手术,尤其是钥匙孔超微创胸科手术位居全国一流。

作为中心团队的重要组成部分,东院胸外科护理团队以“微创”及“快速康复”为核心发展方向,将加速康复理念融入患者的围术期管理中。作为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资深护理人员,马玉容担任市立医院胸外科护士长已有23年,她见证了胸外科技术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及专业技能,擅长胸外科肿瘤围术期护理、肺癌康复护理,在提高病区护理质量方面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在术后康复的过程中,以马玉容护士长领头的护理团队,秉承“以患者为中心,促进患者健康”的护理理念,用精湛的技术缓解患者的痛苦,用真诚的爱心呵护患者的心,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整体优质护理服务。

“护理工作需要精细的技术,既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又要有精湛的护理技能,这全靠一双愿意工作的手。”马玉容告诉记者,对于胸外科患者来说,术后有效排痰是一道关,有的患者由于排痰不畅,会影响愈后效果,马玉容就带领团队不断提高患者术后呼吸功能锻炼规范率,大大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她的“胸骨上窝刺激排痰”技术广受称赞。

护理团队把ERAS(加速康复)理念融入患者的围术期管理中,并制定了胸外科围术期护理管理指导规范,优化胸外科患者术前状态,减少围术期风险,维持术后生理功能,有效提高患者围术期功能状态和预后。严谨的质控小组,科室全员参与质控,分工明确,交叉质控,学习掌握质控标准,做好质控指标的管理。质控渗透到每一个工作细节,提升护理质量,保证患者安全。

1991年从青医护校毕业至今,马玉容在护士岗位上已经忙碌了34年。胸外科患者随时面临生死博弈,许多患者刚做完手术,还处于意识不清醒、循环不稳定的状态,病情瞬息变化,她带领护理团队注意总结临床护理经验,严密观察先兆征象,果断作出决断,对病人术后常见并发症进行总结分析,不断完善病情早期变化观察要点和护理措施,她们的精准研判,使医生们对此类并发症的前期处理快捷有效,为病人的生存康复提供了保证。

无陪护≠无人陪护

构建具有专科特色的医护陪一体化团队

记者了解到,无陪护病房作为一种创新医疗服务模式,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的护理工作全程由经过规范化培训、统一管理的护理员代替家属,承担患者住院期间全过程、全方位、专业化、规范化照护,将家属从繁重的住院陪护中解脱出来,促进患者加速康复。

市立医院东院胸外科率先于2023年9月作为无陪护试点病房推行了多对多团队陪护模式,目前胸外科床位50张,共配备4名医疗护理员。4名护理员入岗前均经规范性、专业性、系统化的培训,并遵循双重管理制,确保护理管理工作的规范和保障护理员的服务质量。

“‘无陪护’并非无人陪护,而是由经过规范化培训的专业护理员替代家属,在医生、护士的指导和管理下,根据患者病情和需求提供有关陪护和生活照料服务,在患者住院期间24小时连续不间断提供专业的生活照护,并协助护士做好健康教育、患者安全保护,减轻家属的陪护负担。”马玉容介绍。

胸外科无陪护病房通过实施护理员标准化管理制度和流程,结合专科疾病特点,围绕胸腔镜下围术期护理品质链,构建了一支极具专科特色的医护陪一体化团队。

医护陪一体化团队不仅融合了医生专业诊疗、护士专业护理,还引入了经过规范化培训的护理员团队,共同为患者提供全程、全面、规范、专业的照护。同时,作为护士长,马玉容承担着医护陪团队之间的沟通桥梁作用,负责协调和管理医疗护理员的工作,确保整个团队能够高效、有序地运作;规范护理员的执业行为,落实质量监管;强化对护理员执业行为的规范化管理,制定护理员岗位职责说明书,明确岗位职责和服务标准。

在马玉容的具体指导和带领下,护理员为胸外科围术期的患者提供精准专业的照护服务,根据患者病情和需求提供如协助患者洗漱、擦浴、进食、如厕等基础照护,还会根据个性化治疗要求进行围术期专业化照护,如适当的呼吸功能锻炼、手术前生活物品准备、术后体位管理、肢体按摩、协助下床活动、辅助扣背体疗、陪伴检查、关注患者身心康复情况、健康教育、保护患者安全等工作,从而促进病区医疗、护理和生活照护有机结合,实现无家属陪护或“陪而不护”,家属可以在探视时间看望患者,既让患者享受更专业的照护,也减轻家属的陪护压力,切实提高群众就医获得感、幸福感,做到“出院入院有人引、治疗检查有人陪、吃饭生活有人护”的人性化服务。

来源|青岛早报记者 吴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