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出了个“迪士尼”丨顶端观察
作者丨张书乐
美国迪士尼在上海,中国“迪士尼”看河南。
“除了人,还是人。”河南开封的万岁山武侠城,正在成为中国自己的迪士尼。
人多到什么程度,临时闭园、限流!例如17日,万岁山武侠城就因游客量较大,启动限流措施,当日停止线上售票。
而在此前一天,同样发布了限流公告。
好玩到什么程度?
就在此前的五一黄金周中,万岁山夺魁。
抖音生活服务发布的《五一消费数据报告》显示,河南开封的万岁山武侠城成为“全国最受欢迎景区”之一,在开封本地榜单中霸榜前三。
五一期间,该景区曝光量突破10亿,销售额超1500万元,抖音平台官号单日增粉超5万,五一新客增长率超20%,复购率较往期提升10%达到65%。

01丨沉浸,到上头了!
追溯到两年前,万岁山还主要面向本地及周边用户,发展相对平稳。
而从2024年抖音上一条“王婆说媒”短视频开始,万岁山迅速在全国打开认知,景区“比命还长的节目单”逐步迭代成熟。
目前票价80元,每天已有超2700场演出。
据万岁山武侠城董事长助理宋涛透露,今年暑期,万岁山武侠城的每日入园人次少则五六万,多则十几万,“有时上午门票就被卖完,下午无票可买” 。
只需八十元就能畅玩三天,体验500多个节目,“量大管饱”的低价攻势下,这座以大宋武侠文化为核心的河南特色主题景区,正迅速在互联网走红,博得”中式迪士尼“的美誉。

甚至在不少同类景区叫好不叫座、连年亏损的背景下,它还逆势翻盘,在上半年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综合营收6.04亿元,同比增长162%;入园人次突破1024万,同比激增239.33%。
但真正留住人的,不只是便宜,还有沉浸式的体验感。
从全天候高密度表演到NPC自由互动、银票换礼品的任务机制,再到游客自发穿汉服cosplay,沉浸式体验相当迅猛。
猛到什么程度?
8月9日,有网友发视频称,河南开封万岁山武侠城景区一工作人员被游客锁喉、捂嘴、摁倒在地。
随后,其他游客哄抢工作人员手中道具“银票”。
大河报随后的报道显示,涉事工作人员小狼8月9日发视频回应:“可能他们玩得太开心忘我了,加上晚上天热,我也没力气了。”
他坦言自己虽希望每位游客尽兴,但更呼吁大家把安全放在首位,“开心游玩,安全第一”。

02丨留客,必须有大招!
万岁山武侠城成功的秘密是什么?
还能更加成功吗?
对此,南风窗·盐财经记者旷晓伊和书乐进行了一番交流,我以为:
仅有客流并不足够,还需要打破第四堵墙,这就是万岁山的成功秘密。
戏剧里有一个“第四堵墙”的术语,说的是在镜框舞台上,一般写实的室内景只有三面墙,沿台口的一面不存在的墙,被视为“第四堵墙”。
“第四堵墙”将观众和演员间隔开,演员眼中应该有“实体”的墙,忘记观众的存在,按照自己的节奏或剧本去真实的展示演技和生活。
观众眼中则是“虚拟”的墙,不能冲上舞台,但却可以透视,看到戏剧所要呈现给你的一切。
对于景区而言,第四堵墙就在于互动性不足,体验沉浸的机会太少,也就没了破壁、破圈的可能。

许多中式乐园盈利难的根本症结在于:过度依赖门票收入,二次消费场景单一,缺乏深度互动内容,导致游客停留时间短、人均消费低。
例如,大唐不夜城虽免费开放,却因缺乏大型演出和持续内容供给,消费转化率有限。
万岁山则选择了另一条路——把“大型实景剧本杀”引入园区,不断上新故事、玩法和互动机制,让游客每次来都有新体验,从而突破了传统乐园依赖游乐设施、更新慢的局限。
这套模式下,园区内容供给密度显著提升,游客停留时间也随之延长。比如,它将《水浒传》《七侠五义》等经典武侠IP拆分为连续剧情,贯穿游客在园区中的4~8小时活动线。

03丨武侠风,怎么吹出去?
这里不止是投入,中式乐园最大的短板不是技术,而是“可持续、全球化的超级IP”。
迪士尼手握漫威、星战、公主系列,几十年热度不减;环球有哈利·波特、变形金刚,横跨电影、游戏、零售多领域。
反观国内,要么IP影响力有限,如方特的“熊出没”,要么电影热度早已消退,如华谊的“狄仁杰”系列。
即便万岁山借“武侠”这一文化母题巧妙绕开了版权雷区,但“金庸宇宙”“古龙宇宙”至今未能像“漫威宇宙”一样完成跨媒介、跨语言的全球叙事。”
想做成迪士尼乐园一样能够出海的中式主题乐园并非没有机会:
武侠招式、汉服美学、国风音乐对海外Z世代具有天然的“差异化吸引力”。
可先以快闪园区、中国城节庆合作等方式小规模试水,跑通商业模式后再逐步放大。
这种打法,可以全国铺开,甚至在海外探索,比如先去唐人街“探案”。
来源:顶端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