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花会友 绿美唐山—— 唐山路社区 “老院焕新” 进行时
李沧区兴城路街道唐山路社区,有老旧楼院27栋,居民2800余人。这里,承载着青岛碱厂宿舍邻里们种养花草美化小巷的温情故事。这里,挖掘着老旧楼院幸福家园建设的“内生力量”。这里,书写着李沧区社区治理公益基金支持的“老院焕新”绿美唐山。
调研走访:邂逅“邻里花巷”的生机
“社区治理的智慧和内生力量,一定藏在百姓的生活里,需通过深入细致的调研才能发现。” 秉持这一信念,唐山路社区工作人员与青岛你我创益的社工们,顶着高温穿梭在小楼院间进行实地调研。


在社区养老服务站北侧,一条“藏”起来的邻里花巷跃入眼帘。西侧巷口橙色的凌霄花爬满了墙,盛开得正热闹;两侧的墙根下,数十个花盆排得整整齐齐,紫红色的长春花缀着星点,绣球像捧在手里的彩球,月季裹着层层花瓣,茉莉的香风一阵阵飘过来……
令人赞不绝口的是巷子里的“小生态”:墙角摆着几个大水桶,是邻居们凑钱搭的雨水收集系统;鱼缸里的小鱼绕着水生植物游,吃掉孑孓,形成了“鱼植共生”的小景观;头顶的防晒网拉得匀匀的,既能给花草遮阴,又成了爬藤植物的“空中架子”;巷子中间摆着木茶几和藤椅,旁边的盆景修剪得有型有款,穿行其中。这哪是普通的小巷,这分明是生活气十足的“邻里花艺展”!


“这条巷才几十米,光花儿就有100多种!”爱花的张阿姨凑过来,眼里闪着光:“咱们想把整条胡同都种满花,让娃们来学养花,少盯会儿手机;要是家家户户阳台都摆上花,出门见绿,闻着花香,心情能不美?”
说话间,70多岁的方爷爷端着茶壶走过来,身后跟着身材结实的郑大爷。俩人都是青岛碱厂的老职工,也是种花胡同里的“活雷锋”——买花土,扛着几十斤的袋子走老远;选花种,蹲在花市挑半天;施肥、修剪、浇水更是天天不落。在他俩和邻居们的打理下,曾经光秃秃的胡同,变成了四季有花、随时能歇脚的“宝地”。方爷爷常泡上一壶茶,拉着爱花的邻居一起琢磨:“这儿再种几株爬藤,那儿加个花盆延伸到东头,这条胡同一定又美又绿!”


这条没经过规划的花巷,全靠一群爱折腾、愿分享的邻居“攒”出来,也恰恰是我们一直在找的“社区内生力量”—— 藏在烟火气里的热爱,最有劲儿。


邻里举荐:88岁爷爷的“秘境花园”
“要看花,得去19号楼找李爷爷!”听邻居花友们一推荐,我们顶着午后的热浪赶了过去。刚敲开门,88岁的李爷爷就笑着迎出来,嗓门亮堂:“走,下楼看看我的‘小花园’!”


站在小区19号楼的阳台上往下望,供热站西北角的三角地修理的井然有序,各色花儿星星点点,像块打翻了的调色盘。“这地儿以前是一片荒地,我看着心疼,就种上了花草!”李爷爷边说边领着我们下楼,“秘境花园”的真面目露了出来——大松树下,腊梅的枝桠透着韧劲;转角处,一丛竹子长得郁郁葱葱;地栽的菊花刚冒出花苞,正憋着劲儿要开。紫色的大丽花开得像大喇叭,红色的锦带花缀满枝头,五彩的紫茉莉羞答答抱着粉豆,太阳花迎着光开得热烈,金银花的藤蔓缠着花架,风一吹就飘来甜香。李爷爷指着花儿,像介绍老朋友似的:“这是二乔玉兰,春天开得又大又香;那片是牡丹和芍药,花期一到,满院都是粉的、红的;还有多肉、长寿花,凑了上百种呢!”


花园里藏着李爷爷的“环保妙招”:松针、落叶堆在角落,慢慢发酵成花肥;几个大桶摆在墙边,是他自制的雨水收集器;阳光房里育苗,地窖里存花土,连枯枝都能当支撑花藤的架子。“这些都是‘宝贝’,扔了可惜!” 李爷爷笑得眯起眼,“谁要是爱花,我育的花苗免费送。”
听说社区想让孩子们来花园搞研学,李爷爷一下子激动起来,握着我们的手说:“好啊!让娃们摸摸土、认认花,比在家玩电脑强!我做这些,不为别的,就想让邻居出门能看着绿、闻着香,心里舒坦!”这处美丽的场景,是李爷爷20多年日复一日躬身劳作换来的。而这份“用行动兑现热爱”的坚持,也让我们看到了老旧小区最动人的“绿美基因”。


花香里的约定:“绿美邻里社”要让绿意满社区
“养花最难的是啥?好肥料!”青岛你我创益主任徐进,凭着一手堆肥好技术,得了个“堆肥酵母”的外号。一听说社区有群爱花的居民,立马带着“秘诀”来了——落叶混着厨余垃圾,就能堆出天然有机肥。
这话一出口,方爷爷、李爷爷都眼睛一亮。李爷爷挠挠头:“我以前也试着堆过,可总弄不好”。方爷爷也点头:“买花肥一年得花不少钱,要是自己能做,又省钱又养花儿,多好!”
在“老院新治‘兴’福家园”项目支持下,社区把爱花的邻居们组织起来成立“绿美邻里社”小组。让以前默默养花的邻居们,有了“组织”——大家可以凑在一起交流养花技巧,分享堆肥经验,还商量着把自家的好花苗分享给左邻右舍。
眼下,“绿美邻里社”的第一个“任务”已经定了:要去城阳街道玫瑰里小区“取经”!那可是联合国发展计划署项目零废弃示范小区,咱们要学人家的堆肥技术,回头把社区的厨余、落叶都“变”成花肥。“到时候,咱们小巷子的花将开得更艳,李爷爷的花园更绿!”唐山路社区工作人员满心期待。
有人说,老旧小区改造是给房子“整容”,可在碱厂宿舍,真正的焕新是让热爱家园的心意“传下去”。方爷爷的盆景、李爷爷的花苗、邻居们的花铲,都在说着同一个理儿:好日子不是等出来的,是一撅头土、一堆落叶、一桶厨余、一株小苗、一滴滴汗水“干”出来的。


如今,“绿美邻里社”的故事才刚翻开第一页。说不定某天你路过唐山路社区,会看见有人在花巷里浇花,有人在花园里教孩子认草,还有人扛着花土往邻居家送——那是“老院焕新”故事,正在花香中书写。
来源:青岛你我社工中心 通讯员:盖一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