撑起高质量发展“硬脊梁”——四川“五一”期间重大项目建设一线见闻
新华社成都5月5日电 题:撑起高质量发展“硬脊梁”——四川“五一”期间重大项目建设一线见闻
新华社记者胡旭
塔吊林立、机器轰鸣、工程车辆穿梭往来……在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中国(绵阳)科技城核医疗健康产业园项目建设现场,“五一”期间施工不停歇,60余名工人和管理人员坚守岗位,在保证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有序开展工作。
核医疗是目前核技术应用最活跃的领域之一,市场空间巨大。绵阳市游仙发展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赵东锋介绍,中国(绵阳)科技城核医疗健康产业园总投资约186亿元,功能齐全、设施先进,建成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超过500亿元。
重大项目是稳增长的“压舱石”,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作为西部地区经济大省,四川把重大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五一”期间,四川各重大项目抢抓施工窗口期,建设者们加班加点,用汗水诠释劳动之美。
5月1日,位于宜宾市筠连县境内的渝昆高铁川滇段控制性工程马鞍山隧道顺利贯通。中铁八局渝昆高铁项目部常务副经理邓磊介绍,项目部严格执行瓦斯隧道“一炮三检”等制度,加强信息化平台监控预警,实现了全隧“零事故”安全贯通。
5月2日,西渝高铁全线控制性工程向阳一号隧道出口掘进顺利达到设计里程。“该隧道全长12.766公里,横跨重庆城口县与四川宣汉县交界地带,属于一级高风险隧道。”中铁二十局项目经理吕志锋说,150余名建设者放弃休假,保质保量推进项目建设重要节点。
记者从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了解到,“五一”期间,四川多个铁路项目施工现场依旧热火朝天,上万人奋战在建设一线。成达万高铁、成渝中线高铁、渝昆高铁川滇段、西渝高铁康渝段等多条线路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
在光热资源丰富的川西高原,四川首个构网型储能电站——阿坝红原安曲一期光伏项目正在向5月15日全容量并网发电目标发起冲刺。1500多名建设者全力推进支架、组件安装施工及电缆铺设工作。
“截至目前,螺旋桩、灌注桩全部完成,支架已完成90%,组件已完成76%。”中建二局项目经理肖利介绍,项目占地面积达8000亩,建设76个光伏阵列区,设置1座220千伏升压站并配置集装箱储能系统,全容量并网后,预计年发电量达4.5亿千瓦时。
从产业项目到交通基建再到新型能源,在川蜀大地的各类重大项目中,建设者们将假期变工期,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挺起“硬脊梁”。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四川810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455.3亿元,年度投资完成率31%。四川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加强项目实施调度和要素保障,推动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提供有力支撑。(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