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将至 浙江多地为大学新生暖心送行有深意
潮新闻客户端 编辑 孙璐
“背起行囊、远赴他乡,心中最留恋的一定是家乡。”8月13日上午,即将离乡的东阳学子凝神聆听市委书记黄胜可的临行嘱托,这是当地在今年大学新生第一课上的一幕。
这已是自2019年以来,这座浙中城市第六次以家乡的名义为学子们送行。台下,新生们都收到了一份特别的“乡礼”:拉杆箱和双肩背包,这是他们即将带往全国高校的“乡愁信物”。

图源东阳发布
今年,东阳全市共有6452名学生考上大学,他们将带着家乡的礼物和殷切祝福开启人生新篇章。
不止是东阳。在兰溪,8月18日举行的大学新生第一课的主题是“越百年对话——以青春之我,答时代之问”。兰溪市委书记戴翀寄语大学新生要追大梦,坚守理想信念,厚植乡土情怀,追逐人生梦想,涵养“会当水击三千里”的高昂志气。
稍早前在泰顺,县委书记丁熠锋在8月8日举行的2025年新大学生出征仪式上表示,希望广大学子在外守护家乡荣耀,也欢迎未来回乡发展,在这里感受世界的辽阔和舞台的宽广。期待学子们把泰顺带向世界、把世界带回泰顺。

大学生就业签约 图源泰顺发布
“政在一线”栏目梳理发现,近年来浙江多地党政领导以“新生第一课”、出征仪式等形式为当地新生送行,发出来自家乡的美好寄托。为即将奔赴全国各地高校的大学新生送上一份家乡味十足的礼物,也已成为近年来地方政府送行仪式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其中,既有装有家乡水和土的瓶罐,又有寓意牵挂的钥匙扣,更有印有家乡名称寓意责任、负重、远行的双肩包,乡情在这一刻变得具象化。
一场场的送行,各地打出了各式“乡情牌”,大学新生们带着对家乡浓浓眷恋踏上了新征程。
仪式之外,是人才战略
在大学新生报到之前,为何多地政府选择为新生送上第一课并暖心送行,背后折射出各地对人才的渴求,这也是各地主动作为、护航人才成长的一种新探索。
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也是城市的核心竞争力之一。高素质人才作为各地争抢的“香饽饽”,为地方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浙江多地党政领导以第一课为起点,为大学新生铺就成长的新路。
一场场暖心送行,是各地布局长远的一步聚才大棋。
乡情最是难却。近年来,大学生返乡创业就业越来越多,这其中当然少不了乡情的因素。各地党政“一把手”重视为大学新生的送行,正是谋求地方长远的发展和人才的回流。今年7月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分类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今天的大学新生们,若干年后便是建设家乡的中坚力量。东阳市委书记黄胜可对大学新生们深情寄语,“教育之乡”由人创造,未来也要靠人赓续。
年轻最有激情。年轻的大学新生们满怀着激情奔赴远方求学深造,未来他们如果能回到县城、回到乡村,无疑是最有激情的建设者。“相击中流,韶光不负少年志。”兰溪市委书记戴翀说,要让青年在兰溪这片热土上成长建功、创新创业、友好生活,推动形成“兰溪成就青年、青年成就兰溪”的生动局面。
从大学新生的第一课,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一场送行仪式,更是家乡人民对年轻人才的深情呼唤和长远布局,这些活动在学子心中种下了反哺家乡的种子。各地对大学新生们寄予厚望,希望他们学成毕业后能回到家乡,投入到家乡建设当中。
“转载请注明出处”